很沉重地看完全文,连续4年排名全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老二位置的华西的学子对他的母校的副校长治疗过程的质疑,以及对大跃进式制造SCI论文和争取基金而忽视临床的控诉。每个人或早或晚都可能成为病人,谁希望将来躺在豪华病房里接受劣质医疗?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亲人】 这个灌水文章大跃进的浮华时代, 直接关系病人生命的临床医学质量越滑越远。业界领导一味热衷于基金和排名的时候, 是否想过谁来照看他们的父母, 他们的老师和甚至他们自己? 在低劣的医疗质量面前, 他们难道会真的以为自己和草根患者不同吗?现今医护人员只是士气低落,未来可能素质低下,周教授的离世,是师生亲友之痛,是百年华西之殇,是中国医疗教育体制之耻!转自华西学子) (原文序言:眼科同仁难辞其咎,但你很难责备他们,是谁把他们培养成"只管自己一亩三分地"的"专科人才"的?神内科医生处理消极,你也很难责备他们,也许他们的住院医师培训大部分在实验室度过,为发表SCI文章而神伤。今天的医学生是士气低下,明天的医学生就是素质低下了。明天的明天,当我们成为患者,谁为我们治疗?感恩, 纪念周同甫老师 ! 谨以此文献给饱受低劣医疗之苦的病人和他们的家人) 在感恩节的夜晚, 我又想起了周同甫老师, 想起了他及予我的恩惠, 想起了他的英年早逝。 周老师生前有很多头衔。作为他无数学生中的一个,我知道的是华西医科大学的副校长, 是儿科心脏病学教授。 细细想来, 周老师第一次出现在我的记忆中是刚进大学参加7年制面试的时候。 在医学院办公楼的院长会议室里,除了面试的英语系邓老师, 身后坐着笑眯眯的李书记和表情严肃谢顶的唐孝达院长。侧边的沙发上坐着一个戴阔边黑眼镜的高个子中年老师。他就是从美国回来不久的周同甫教授。 面试的气氛是紧张的,尤其对于憧憬着未来的大学新生。 周老师用英文提了几个问题, 直接了当。对于我的回答频频颔首,看得出他的率直和真诚。 这种直觉在后来的接触中得到证实。 经管和周老师的接触仅仅限于学生对校长的仰视, 他的作风在华西依然十分醒目:作为周校长,他讲话干净利落,从不拖泥带水;作为周教授,他讲课却是旁征博引,滔滔不绝。风格迥然不同。 毕业的时候,书生意气,留校受挫, 惶然不知所措。 在电梯间碰巧见到周校长, 竟直接告诉了他,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更不知道学校和医院之间错综复杂的人事关系。 周老师有些错愕,惊讶这样的学生留校困难。他说, “我给他

晁盖 发表于 2014-05-08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