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40b3f60102e83u.html</a> 门诊试业月余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看上去一切比较平稳,<b>这只是开始</b>,或许是良好的开端,还有很多问题等着人们去解决、去适应。<b>这只是门诊</b>,如何在即将全面营业的医院运行中寻求落脚点和发展点呢?也许港大深圳医院的管理者们依然等待着;深圳政府和卫生部也在等待着从这个国内公立医院的改革样板中吸取什么。 我见证着这家医院诞生,港大深圳医院是引入香港的管理模式、管理团队来管理医院。,用一种国际上认可的医院管理手段,来改变中国现行的“以药养医”等引起的弊病,改变现行大陆医护人员的薪酬制度,以体现医生的劳动价值。这种试验令国内医疗系统上下感到震撼,也带来质疑。从130元的门诊打包收费能否维持医院的高昂运营成本的质疑到财政单独投入与补贴如何带来公益性和对公共卫生的公平性如何实现,都是人们求解答的问题。 人们不是不知道的。我相信香港大学的管理者知道,两地政府官员也知道,因为管理政府的人无不对公共管理深谙。然而,人们总是从担心中得到“快慰”,因为中国卫生部对港大深圳医院的探索表示支持,港大人很有信心也很有依赖,他们觉得“<b>如果他们觉得这个方向是不对的,就不会请我们来做这个医改</b>”,有道理!他们是请进来的。 港大深圳医院前身可追溯到八年前即已立项的滨海医院。当年我也参与了该项目的论证。成立滨海医院的初衷是在深圳兴办一家有一定水准的国内一流的三甲医院。因为审计当初的论证报告指出:深圳总体的医疗资源远远没有达到国家的平均水平,当时真正的三甲医院只有深圳市人民医院一家。而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不仅拥有大量的高科技、白领人士,精英人士常来工作和休闲,对高端和VIP医疗有一定需求。 在医院快要建成的时候,“有人提出要跟香港合作。”国家卫生部首先找到港大,希望港大与深圳合作,结合香港经验,探索医改新思路。这促使滨海医院承载的价值重新定位。 香港大学的引入,在深圳市政府看来,有引入高端医疗,带动深圳整体医疗水平提高之功。而深圳市卫人委则看到了引入新制度,促进内部改革,提高医生的劳动价值的曙光。这个想法是很好的。 作为港大的愿望,则主要是希望有个平台让两地在医疗、科研、教学方面共同发展,互补共赢。毕竟港大的附属医院是委托香港医管局管理的,他们缺乏管理医院的经验,这是一个弥补其科研和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