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社讯:通讯员忆帆)9月5日下午,青年导演汪浩带着他深入医院拍摄的纪录片《儿科》做客乌有之乡电影公社,为在场的观众朋友们展示了市场化运作下中国医疗体系中千奇百怪的众生相。 汪浩,安徽人,行医三年后,2003年在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攻读纪录片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从事影视行业,担任策划及导演。曾拍摄《病房》、《儿科》、《一个人的巴别塔》和《基石》等。 《儿科》讲述了在中国安徽宁国市人民医院儿科发生的故事。2004年9月当地一家实力相当的民营华泰医院开业后,市人民医院儿科的住院人数逐渐减少。此片记载了在低效的管理、渐趋恶化的职业环境中,在来自私营企业的激烈竞争和市场诱惑下,儿科医生关系的恶化及其精神受到的挤压。这是一部反映当今医疗制度病灶的纪录电影,镜头直视当下中国社会现实。 《儿科》的运作 “中央电视台的人曾经找过我,他们说想放这个片子,但要我改成医患纠纷,也就是报告一下医院黑幕之类,然后经过改革,又变好了,就像专题片一样。我当时很生气,跟他们说:‘去你妈的,我不放了’。”对于《儿科》的上映,导演汪浩至今记忆犹新。 “原来有一些公司想帮我做推广,但现在国内所有电视台都是同样的要求,要我修改,但我全部拒绝了。所以,这部片子只能拿到海外发行,卖到外国的一些大学、研究机构等,其中也在电影节上推广,进行个人DVD发行,可是在国内,我们没有发行过。” 《儿科》难以公映的无奈 “都掉钱眼儿里了,让人死的心都有。” “这体制就是让人道德败坏。” “品德好的人在那个地方都留不下来,这就是事实……” …… 对于《儿科》反映的真实声音难以在国内媒体上展映现状,汪浩导演有着诸多心酸感悟。 他说:“实际上有些东西是不能完全市场化的,例如医疗等都必须国有,必须由政府强权管理……医院本身是救命的,需要国家承担,因为教育、医疗等都是由财政支出的。而现在中国人的压力都来自新的‘三座大山’(医疗、教育、房地产)。” 《儿科》的国外影响 “在美国反响怎么样?”现场的观众问道。 汪浩说:“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美国伯克利大学的时候,哈佛医学院的两个人过来看,他们看完后都非常惊讶地说:‘中国医生为病人看病为什么是这样一种情况啊?’他们极其惊讶的……” 不同时代,不同待遇 “如果将今天的现实拉回到***的七几年,我觉得这都是笑话。我记得当时有个影片,说有人抬到医院的时候,医院不给看,结果被批的彻彻底底。现在呢?最大的杀人屠宰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