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医院信息

完善
广州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图片

1953年成立市人民医院时,占地面积5.0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91万平方米。1954年全院职工107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761人(正副主任医师15人,主治医师27人),开设病床978张。临床科室设:内科、外科、妇产、小儿科、五官科、公共卫生科、门诊部、慢性病科。医技科室设:放射科、检验科、药房。全年门诊量50.36万人次,住院1.76万人。至1998年,全院职工186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411人(高级职称142人),开放病床908张。设临床科室27个,医技科室8个。其中,心血管内科为省"五个一科教兴医工程"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麻醉科、消化内科、血液实验室为市卫生系统科教兴医规划第一批重点专科(实验室)。另设有广州电子喉研究中心,市白内障复明指导中心,市弱智儿童咨询服务中心,市检验中心、市整形中心、市泌尿系结石诊疗中心,市临床医学研究所等。医院属下有7个医疗点。年门(急)诊180万多人次,住院3.5万多人。

自80年代起,医院先后引进大批先进医疗设备,主要有:超声高能聚焦刀、全身螺旋CT、ECT鹰眼系统、磁共振、X线数字减影机、彩色多普勒、脑干诱发电位仪、电视纤维胃肠镜、1250毫安电视胃肠X线机、体外超声碎石机、全自动生化仪、流式细胞仪等。

医院医疗业务技术不断发展提高。1954年姚碧澄院长在内科首创经皮肝穿刺肝内胆道造影获得成功,随后又在脑系科开展经皮穿刺颈总动脉脑血管造影获得成功。心胸外科1954年开始进行肺叶切除术,1956年开展了心脏及大血管手术,1959年在广州地区率先开展低温下心内直视手术获成功,1962年在省内首次开展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获成功。1955年5月眼科完成华南地区是首例角膜移植术。1956年心内科开展右心导管的研究并取得右心导管术的成功,1957年开展的选择性心导管术,为国内首创。1963年内科心血管研究小组成立,开展冠状血管循环血量和临床诊断价值的研究及动脉硬化治疗的研究获卫生部科学大会奖。1962年使用ALWCC座式人工肾,成功抢救一例急性砷化氢中毒尿闭16天的垂危病人,获得全国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1964年五官科梁赐芳发明的“气管异物钳”是建国以来医院内医疗器械发明创造第一例。1973年医院成立科研领导小组,多项小型的技术革新项目取得成功。1980年1月心胸外科开展首例“二尖瓣置换手术”获得成功。1987年心外科又进行多例高难度心脏手术并成功,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同年4月脑系科开展“经皮穿刺射频热仪治疗三叉精神痛”成功,为国内领先项目。1984年泌尿外科开展经皮穿刺肾石取出术和超声碎石术成功,为国内领先项目。1987年5月心内科经皮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成功,为省内领先项目。1996年至1998年间成功施行了我国首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旋磨术”、中南地区首例“经皮外周动脉腔内旋切吸出术”、本省首例“异体心脏移植术”等。

医院一直是广州地区高等医学院和中等卫生学校的重要教学基地,承担了广州医学院、暨南大学医学院、广东药学院、中山医科大学、第一军医大学、湖南医科大学、广州市护士学校、广州市卫生学校等院校的医疗、检验、影像、口腔、管理、营养、护理、卫生管理、信息等多专业的临床见习及实习带教任务,并承担多间院校的理论大课的授课任务。1982年6月市政府确定我院为广州医学院的教学医院。1997年以来有70多位专家被聘为广州医学院硕士导师,7人被聘为博士导师,培养了多批博士硕士研究生。

1989-1998年,我院承担了上级下达的研究项目共89项,自选项目246项。其中: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项,中华医学会科研基金项目1项,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9项,省卫生厅“九五”期间“五个一科技兴医工程”重点研究项目1项,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计划项目29项,省呼吸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2项,广州市重点科技项目22项,广州市医学科学技术研究计划项目24项。1978-1998年,我院取得科技成果102项,其中,获全国科学大会奖2项,国家教委二等奖1项,卫生部科技成果奖1奖,省科学大会奖6项,省科技进步一至四等奖14项。

医院图片

添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