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座落于古都南京市中心地带,经过67年的风雨锤炼,现发展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医院展开床位1100张,设41个科室,44个诊疗专业。现有1200余名工作人员,百余名高级专家和20余名硕、博导师,60余人在国家、省市和军队学术团体中任职,其中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4人被南京军区“334工程”推荐为培养对象,18人次被南京军区评为科技英才和中青年科技人才。医院现设立博士后分站1个,博士生招生点3个,硕士生招生点15个。
医院拥有2个全军医学中心(全军肿瘤中心和全军肝病中心)和4个军区专科中心(肝脏移植中心、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技术指导中心、超声介入诊疗中心、鼾症治疗中心)。全军肿瘤中心经过40年的建设,医教研水平日益提高,掌握并开展了手术、化疗、放疗、中医药和生物治疗五种方法,牵头制定了国家消化系统、肝胆肿瘤的诊疗规范。中心创办的《临床肿瘤学》杂志为国家科技部统计源期刊,向国内外发行。多年来,中心参加国际、国内新药临床研究150项,多中心协作30余 项,目前临床研究工作已经走在国内同行前列,成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研究机构,在国际多中心试验中也正逐步成为领头者。全军肝病中心在病毒性肝炎,特别是重 型肝炎的诊治方面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在国内首次提出重型肝炎分型分期诊断标准,也是在国内较早开展人工肝及生物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的工作。10多年来,中心结合人工肝、抗病毒及免疫调节等内科综合措施治疗重型肝炎数千例,在国内重型肝炎诊治领域处于领先水平。
医院结合临床开展医学科学研究。“十二五”以来,医院共获得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5项,南京军区及南京市科研课题45项,共获科研经费1500余万元。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医疗成果二等奖3项,年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40余篇。其中,2013年美国临床肿瘤学杂志(JCO)收录我院副院长兼全军肿瘤中心主任秦叔逵1篇SCI论文,影响因子达到18.3分。全军肿瘤中心创办的《临床肿瘤学杂志》于2006年获准进入国家科技部统计源期刊,影响因子以21%的速度连年递增,06年统计位列全国肿瘤期刊第五位。医院是南京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江苏大学等10多所军、地医学院校临床学院和教学医院。
医院现有医疗设备2000余台件,价值3.5亿元,主要有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PET/CT、3.0核磁共振、双源CT、64排螺旋CT、直线加速器、DSA、伽玛刀、后装治疗机、超声聚焦刀、大型彩色多普勒诊断仪、全自动电泳仪、数字胃肠机、各类电子腔镜等高新医疗设备。
医 院秉承“润德、勤业、坚韧、卓越”的八字院训,围绕“建设军区一流、全军领先的现代化军队医院”的发展愿景,坚持“重整体、抓长远、打基础、促和谐”的发 展思路,强化以人为本、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致力于为广大军民提供优质、高效、绿色的医疗服务。医院先后被评为“国家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全国爱婴医 院”、江苏省和南京市首批医保“AAA”级诚信定点医院、被南京军区表彰为“先进医院”、“双优先进医院”、“资源节约先进单位”、“科技创新先进单位”等。
历史沿革
六十年前,1947年1月组建于山东郯城,孕育中的八一医院由新四军华中军区第二军分区卫生部三个医疗队和一个手术室合并组成,命 名为华东野战军卫生部直属医院,靠仅有的几件破旧医疗器械和最为普通、极为有限的药品,凭着一颗赤心,一腔热血,一副柔肠,随作战部队转战苏、鲁、皖、沪 三省一市和沂蒙山区,参加了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救治了成千上万的伤员,为保障部队战斗力,为每一场战役的胜利,做出 了不朽的贡献。1949年3月,更名为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后勤部卫生部直属医院。1950年4月,迁入现址(1941年为汪伪政府中央医院,1945年抗战胜利后为国民党陆海空三军联勤总医院),取消了原野战医院的分队编制,建立以科室编制的分科医院,设床位500张,并改名为华东军区后勤部卫生部直属医院。1954年3月18日,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