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三医院基本情况
一、医院基本情况:
二五三医院一九三七年在延安成立,傅连璋同志为第一任院长,是长征到达陕北后创建的陕甘宁边区医院;一九四九年八月改编为第一野战军第一后方医院,参加了解放大西北的陕中战役、兰州战役;一九五一年改称东北军区后勤部第二十五陆军医院,一九五三年二月入朝参战,十一月奉命回国进驻呼和浩特,被命名为华北军区后勤部呼和浩特陆军医院;一九五四年九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三医院,一九五五年五月划归内蒙古军区领导,一九六五年四月一日,改编为内蒙古军区总医院;一九七○年,撤消内蒙古军区总医院番号,一九七一年三月一日,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三医院至今。
二、医院基础情况:
医院占地面积3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90张,实际展开床位458张,内设24个科室,40多个专业,院内现有北京军区免疫研究检测中心、北京军区优生优育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烧烫伤残疾矫形治疗中心和医院确定的骨科、普外科、心肾内科、妇产科、烧伤整形美容等重点科室。拥有马克尼多层螺旋CTMx8000、全身CT机、DR全自动X光3秒成相系统、数字减影血管成像仪、彩色超声多普勒系统、电子超声胃镜、癫痫刀、大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1250毫安X光机、人工血液透析机、电视腹腔镜、高压氧仓、超声乳化白内障治疗仪、24小时动态心电图、各类电子内窥镜及ICU、CCU病房监护仪、以色列飞顿复合彩光、等共计1572台件,总值3582.0933万元。近年来,医院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年平均在省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医院还承担着白求恩军医学院和当地医学院校的教学任务。2003年被确立为“神舟工程”主着陆场后支医院,承担载人航天员后方医院医疗保障任务。
三、近年为基层部队保障工作情况:
据统计,从2003年至2005年,医院共收住军队患者6176人次,占医院总住院人数的26.4%,占医院总住院天数的63.7%。军队患者门诊157306人次,占总门诊人次的34.2%。年均军队患者总费用支出为480余万元,其中住院费用为340余万元,门诊费用为140余万元。年均派出医疗队到基层部队服务26批次,医务人员近150人次,总行程达35000公里,年均在基层工作天数400余天,各种物资、药品的总保障经费近30万元。每年为部队召开伤病残鉴定会3次,为150余名伤病后致残的官兵进行了残情鉴定;共接受体系部队进修生 70余人;派出6名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医师到边防一线连队代职,为体系部队安装、调试及维修医疗设备370多台(件)。医院与有卫生队的团以上体系部队全部建立了技术帮带关系。
四、医院今后发展思路:
根据医院制定的《第二五三医院2006—2010年全面建设发展规划》为目标,适应军队建设形式,加快医院医疗技术建设和发展,全面提高医院医疗服务和保障水平,在“十一五”期间,医院的总体建设跃上新的台阶。具体措施是继续走发展“重点学科室”战略之路。申报免疫研究检测中心、烧伤整形-残疾矫形中心、骨科为北京军区重点学科,经过努力,争取进入北京军区重点专科中心行列。确立心肾内科、普外科、妇产科为医院重点学科,以龙头效应带动全院医疗技术和全面建设的发展。在保持“三甲医院”达标标准和项目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医院的现状和所处的位置,科学谋划医院发展的切入点,积极引进本学科技术前沿的新业务、新技术,切实把特色、优势和潜能发挥出来;在军事斗争实用项目、重大临床技术和反恐医学救援等领域取得新成果。使学科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形成大专科有优势、小综合有特色的发展格局,建成一批技术含量高、人才素质高、综合效益好的优势学科群。